![「他們」的日本語:日本人如何看待「我們」臺灣人的日語 「他們」的日本語:日本人如何看待「我們」臺灣人的日語](https://imageproxy.pixnet.cc/imgproxy?url=https://im2.book.com.tw/image/getImage?i=http://www.books.com.tw/img/001/070/91/0010709185.jpg&v=56e13e9e&w=348&h=348) |
售價:300
![](https://imageproxy.pixnet.cc/imgproxy?url=https://addons.books.com.tw/G/books2006/images/cart01.gif)
|
因為我自己也想要了解「他們」的日本語:日本人如何看待「我們」臺灣人的日語,所以到處尋找資訊做功課.超多的鄉民很都說「他們」的日本語:日本人如何看待「我們」臺灣人的日語 無敵好的!網友也都知道在定價和網路售價會有一定的差距,希望我整理的資料能對我大家IVAN有幫助。我有去遍尋各大購物網站momo購物、yahoo奇摩購物、博客來、PChome線上購物、ibon mart搜尋優惠價格! |
搜尋參考資料: 1.www.taaze.tw/sing.html?pid=11100777859 「他們」的日本語:日本人如何看待「我們」臺灣人的日語 ... 3 做為「臺灣方言」的「他們的日語 ... 2.從「大家的日本語」到「他們的日本語」, 「我們」學習「他們」的日語,真的這麼理所當然? ──從語言的混生變種現象 ... 3.www.eslite.com/product.aspx?pgid=1001128382497196 他們的日本語: 日本人如何看待我們臺灣人的日語 ... 他們的日本語: 日本人如何看待我們臺灣人的日語 ... 4.socio123.pixnet.net/blog/post/45928580-新書資訊:《「他們... 編號 │ 臺灣人文叢書 th002 書名 │ 他們的日本語:日本人如何看待「我們」臺灣人的日語 作者 │ 安田敏朗 譯者 │ 黃耀進 ... 5.www.nextmag.com.tw/breaking-news/fun/20160322/36788321 「他們」日本人 如何看待「我們」臺灣人的日語 ... 日本人,用臺語、日語交雜的 ... 他們』一方的各種情狀,『我們 ...
|
「他們」的日本語:日本人如何看待「我們」臺灣人的日語數量有限,售完為止!限量是殘酷的,不要猶豫入手要快~整理資訊大致有分享文、開箱文、試用文、評鑑文、推薦文、是否便宜、優缺點等資訊.下面是整理過的資料;有「他們」的日本語:日本人如何看待「我們」臺灣人的日語與其他類似值得參考的商品清單.KATRINA一向是個理性的消費者,能讓他讚賞的商品不多了!因為我自己也想要了解「他們」的日本語:日本人如何看待「我們」臺灣人的日語,所以到處尋找資訊做功課. |
詳細資料ISBN:9789869280310 叢書系列:臺灣人文叢書 規格:平裝 / 320頁 / 25K正 / 14.8 X 21 X 1.9 CM / 普通級/ 雙色印刷 / 初版 出版地:台灣 內容簡介 從「大家的日本語」到「他們的日本語」, 「我們」學習「他們」的日語,真的這麼理所當然? ──從語言的混生變種現象,探討日本殖民統治的特殊性── 1898年,一位日本人, 對全臺灣發布政令,要臺灣人學習日語,以培養「本國精神」。 1930年,一位日本人, 操著一口濃厚九州腔日語,大聲訓斥臺灣學童的發音不夠標準。 1941年,一位日本人, 用臺語、日語交雜的混種語言,跟臺灣菜販你來我往的殺價。 1963年,一位日本人, 在臺灣爬山時,發現原住民小孩居然會哼唱日本童謠《桃太郎》。 1994年,一位日本人, 發現臺北某處公園內,一群老人流利地說著他們的臺灣腔日語。 2016年,一位臺灣人, 正努力背誦日文課本例句,希望發音能跟日文老師一模一樣。 語言使用的混雜與不完整,一直是殖民統治的常態。 然而,在臺灣的日語現象又更為複雜, 原因在於日本做為殖民者的特殊性。 做為一個有強烈「語言民族主義」意識的早熟亞洲帝國, 日本在臺灣推行了近乎宗教狂熱式的國語同化教育, 相信唯有推行國語,才能在精神上將臺灣人同化成日本人。 然而,事情沒那麼簡單。 除了日語源自漢文、本身即已非純粹外, 即便在日本內地,也存在著腔調迥異的方言, 而臺灣本就為多語言社會,更加深語言單一化的難度。 二十世紀的臺灣,身處連續殖民的政治情境。 戰後的國語同化政策,從日語換成了北京語; 但日本人發現,臺灣人在戰後仍繼續使用日語。 這不只引發其濃厚鄉愁,也引發關於國語教育的多方論戰。 針對這些現象的論辯及實例介紹,即為本書的主軸。 對親日的臺灣而言,應如何面對、理解日治時期的歷史? 除了懷想溫馨感人的歷史小故事,本書對日本的批判立場, 可提供我們理解臺灣史的另一個知識管道。 畢竟除了「親日」,要「知日」,也才更能「知臺」。 名人推薦 【專文導讀】 陳培豐(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研究員) 【聯合推薦】 黃英哲(日本愛知大學大學院中國研究科教授) 垂水千惠(日本橫濱國立大學國際戰略推進機構教授) 許佩賢(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史研究所所長) |
詳細商品說明 |
資料來源:博客來
tj225b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